胡曉靜
制造業是強國之基,實體經濟的核心構成[1]。軸承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基礎件行業。軸承是機械中的固定機件。當其他機件在軸上彼此產生相對運動時,用來保持軸的中心位置及控制該運動的機件,起支承或導向作用的零部件。它的功能是支撐機械旋轉體,降低其運動過程中的摩擦系數,并回轉精度。目前,我國軸承行業按銷售收入和產品產量統計,已居世界第三位。軸承是機器中的易損零件,許多機械的故障都與軸承的故障有關。據統計,在使用滾動軸承的旋轉機械中,大約有30%的機械故障是由于軸承而引起的[2]?梢娸S承質量對整機質量水平影響極大。當前,我國軸承行業已經形成了產品門類基本齊全,生產布局較為合理的專業生產體系,并開始進入由軸承大國向世界軸承工業強國邁進的關鍵階段。
一、軸承行業競爭情況
(一)軸承、齒輪和變速箱國內外生產企業眾多,產品競爭較為激烈
由于準入門檻低,又缺乏退出機制,一大批達不到經濟規模、缺少技術支撐的小企業,甚至小作坊,以低價策略擠占普通軸承、齒輪和變速箱市場,使一些大型企業也身不由已地卷入價格仗,造成了國產軸承、齒輪和變速箱在國內外中低端市場上的同質化惡性競爭;同時,各大跨國軸承公司、世界工程機械制造商巨頭把產品加工制造業向中國轉移力度加大,參與兼并重組、合資、獨資辦廠。宣示了要在中國市場撥取頭籌的雄心,使得軸承、齒輪和變速箱市場競爭國內化、國內市場競爭化的趨向進一步發展。
(二)與相比,我國抽承行業生產品種比較少,產品質量不穩定。
我國軸承的生產品種當前已經逐漸超越3萬。但是,上比較先進的軸承制造廠,其軸承品種已經超過十萬種。針對我國的軸承生產品種,主要在通用性比較強的系列和尺寸段集中。這些都屬于常規系列,但是其尺寸都比較大,存在很多空缺,對于常規的標準系類開發的比較少,其具體的規格品種也比較少。軸承產品的制造和加工質量的差距,主要在于軸承產品質量不夠穩定。這在軸承使用壽命的離散性上充分顯示。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軸承是一個整體,軸承自身的材料好壞和質量以及具體的工藝環境,對軸承的使用壽命都具有一定的影響。造成軸承產品的制造和加工質量具有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具體的工藝設備比較落后,其具體的檢驗手段也比較陳舊,一些崗位還缺乏責任心。
(三)市場向擁有規模、技術、品牌和渠道優勢的企業集中
2008年以來,受金融危機、貿易摩擦、原材料價格和人工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加劇了國內外關節軸承、齒輪和變速箱市場的競爭,國內軸承精度、性能雖能達到或接近主機用戶要求,但穩定性、一致性不夠,壽命和可靠性有較大差距或未得到驗證,因而有些領域的國產軸承還未得到用戶認可,全部或絕大部分依靠進口。一些生產規模大、管理優勢明顯、具有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品牌廣為人知和銷售網絡完善的企業在復雜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市場逐漸向這些優勢企業集中。
《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回憶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出臺后,發行人及其子公司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繼續圍繞為重大技術裝備配套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主題,不斷推進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加速航空軍工等高端市場和新興應用領域市場開拓,發揮性價比優勢,推進市場開發和替代進口步伐,新產品也為公司銷售及利潤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二、軸承行業產品質量構成要素
(一)企業管理者
企業管理者的思想往往就是企業的發展方向,他在企業的組織運行過程中起到了決策、計劃、指導、評估、控制等重要作用。幸運的是,很多制造企業已經意識到了質量的重要性。他們嘗試通過加強企業的精細化管理等方法來進行改進以提高自身的質量水平。企業質量管理,主要是指企業在生產組織過程中,在質量管理的職責范圍內,對于生產成果的質量問題進行監督和反映。所謂“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就是企業在生產組織的過程中,從自身的經營發展戰略目標出發,落實相關質量管理政策使企業的質量管理得以細化,推動和促進企業質量管理統籌化、精細化的一種管理模式。企業管理者自覺運用或者學習“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并運用于企業管理,形成企業文化甚至是企業文化,這無疑對企業產品質量的提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我國某軸承企業在企業內部舉辦“質量在我心”的活動,加強企業相關工作人員對質量的重視。在這個過程中,將工作人員分成具體的小組,對其生產的產品質量、過程質量以及服務質量進行考核,并采取一定的獎懲制度,提高企業員工的積極性。
(二)企業技術創新
技術發展是推?企業發展的主導力量,只有不斷的技術創新,企業才能做大做強。企業技術創新不僅僅在產品技術上創新,還有管理技術的創新。新昌的一家軸承企業。新根據地方特色產業需求,和浙江省軸承與專用裝備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浙江省軸承質量檢驗中心,建成壽命性能實驗室、精密測量實驗室、限量物質實驗室和金屬材料實驗室,增添了一批頂尖的儀器設備。為了幫助企業提高技術能力,新昌還成立了統一的技術服務隊,深入軸承企業,幫助解決質量管理、工藝改進、檢驗檢測、成本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企業采用先進的熱處理工藝、鑄鍛技術等,提高軸承的材料質量,為提高產品檔次和產業層次奠定了基礎。
(三)企業品牌
一個國家的崛起,往往是一批擁有高質量、大品牌產品企業的強勢崛起。與美、德、日等發達國家相比,質量品牌建設滯后已經成為我省制造業的關鍵短板。無論是軸承行業,還是其他的“中國制造”,要提高其競爭力,除了技術研發,必須依靠品牌的培育。產品品牌的基礎部分就是質量,以此創辦品牌要和高質量進行有效結合。品牌是比產品和服務質量更高階的事物,高水平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是企業塑造強勢品牌的前提與基礎[3]。例如,沈陽盛大瑞軸承有限公司發展至今,逐漸形成自己的產品品牌,利用自己的品牌效應,得到了更多的經濟效益。[4]
三、全面質量管理導向的質量管理理論在軸承行業的應用
質量是指產品具有的一組固有特性能夠滿足對該產品指定的要求的程度。所謂固有特性,是指產品本身就應該有或者必須有的特性,而要求則是指“需要履行的、通常隱含的期望或需求”。全面質量管理導向的質量管理理論就是從質量管理的概念從發,研究其涉及的指揮、協調、控制活動的特點及要求。這些活動包括為達成目標和標準則又須進行質量計劃、質量保證、質量控制以及質量改進等。
(一)公共管理與服務對企業質量管理的影響
當前質量問題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分析總結發達國家的主要做法,可為我國提升制造質量,建設質量強國提供借鑒。學術理論界逐漸開始研究適合我國國情的產品質量監管體系,但現有的一些研究文獻大多都只是著眼于宏觀,內容比較籠統,從多角度分析提高政府產品質量監督有效性的研究還比較缺乏。
制度環境上突出立法先行,對比分析美、德、日發達國家在工業化發展階段經歷過的質量革命歷程,這些國家都逐步確定了環境保護的標準,迫使企業改進生產工藝、使用先進設備。研究政策設計上多手段協調配合方法,除了制定法律法規,政府還可以通過激勵政策、質量技術與理論創新等多種手段提升產品質量水平和企業竟爭力。
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是世界公認的質量基礎手段,發達國家在這些領域的較量日趨激烈。計量的基礎作用日益顯現,超過80%的貿易必須經過計量才能實現。檢測認證市場也十分活躍,認證認可已經成為貿易的通行證,2008年以后全球檢測認證產業年均增幅達到6%以上。調研我省認證、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對中小企業質量提升的滿足程度和可以改進的方向。
ISO9000標準的優勢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的作用不可否認,調研浙江中小企業在實際質量認證、操作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并從質量認證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具體地從技術創新的兩個環節即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研究其具體的影響作用。
(二)質量提升中的員工培訓與人才儲備
擁有數量眾多的熟練技工和具有職業精神的制度保障是質量競爭的核心,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產業工人素質的提升和職業精神的培養,研究發達國家的教育模式包括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密切結合的“雙軌制”,結臺我省高校所設立的與質量相關的課程和專業,分析各種質量工程和管理相應專業質量人才的培養和積累對我省制造企業的人才保障能力。
結合軸承行業,研究一線員工培訓體系運行中可能會存在的問題及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包含組織、管理、參與、策劃等),建立有針對性的培訓體系原則、目標、組織架構,調研培訓需求、課程設計、講師的選拔與培養、培訓計劃的實施流程并進行效果評估。
四、提升軸承行業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工業工程引入軸承制造,工業工程人才是一種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必須經過專業的訓練,而且還需要了解所從事的行業領域的專業技術、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我國引進工業工程不過十幾年,高校普遍開設工業工程專業才是近幾年的事,因此在我國真正由高校培養出的工業工程專業人才鳳毛膦角,而且這些人走上工作崗位為時不長,大多還缺乏工程實踐經驗。因此,相當一段時間內,在我國軸承制造企業推廣工業工程,主要靠從企業內部選拔培養工業工程人才。產學研聯合是Z有效的方法,通過高校和專業咨詢機構對企業中的生產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并及時引進國外工業工程發展的先進經驗加以研究,為中國軸承企業發展提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綜合解決方案,在實踐中加以指導和服務。制造的全過程進行技術指導和質量檢測,建立了規范的生產體系、作業指導體系、工藝流程體系、質量 檢體系、作業流程體系等規范性操作,為保證產品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突出管理引領,推廣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立現代質量管理體系,加強企業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鼓勵企業采用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推動管理升級。質量主體責任在于企業,研究現階段適應中小企業的質量 管理改進方法,提升質量競爭力。通過對比研究,分析全面質量管理對企業提質降本增效的機制。
質量管理風險管理系統更有助于企業在施行質量管理過程中預防風險、防范風險、控制風險。從而增強產品質量穩健性,降低產品質量成本。加強供應鏈質量管理,防范原料供應質量風險;加強產品生產過程控制,改進產品生產質量管理方法;尋求固定客戶,加強銷售質量管理。
(三)結合社會力量,以數字化轉型推動質量提升。以軸承行業為例,軸承作為一種廣泛應用于機械、電子產品的基礎部件,它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產品整機的質量。同時軸承是機器中的易損零件,許多機械的故障都與軸承的故障有關。據統計,在使用滾動軸承的旋轉機械中,大約有30%的機械故障是由于軸承而引起的?梢娸S承質量對整機質量水平影響極大。以寧波某軸承公司為例,產品制造過程中重復性的質量事件,例如磨削加工后溝道圓度誤差超標、表面粗糙粗超標、表面燒傷、劃痕等重復性的質量事件占到了加工過程中總質量事件的80%以上。
(四)政府管理在制度環境上要突出立法先行。當前,我國市場上存在大量的企業質量失信行為,這些行為不僅會損害消費者和企業的切身利益,而且會在社會和行業中造成信用危機,增加交易成本,嚴重阻礙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在質量法治環境、專業領域立法等方面做出努力,推進浙江省質量促進條例等地方立法,強化對質量創新的鼓勵、引導和保護。要重視質量基礎建設,進一步加強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質量基礎設施的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整合行業協會、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等資源,為中小企業開展質量會診、修復服務。
五、結語
本文從浙江省軸承行業的質量管理現狀及問題的深入分析,提出通過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推廣認證等社會公共服務、建立質量提升的社會環境等研究對策,來提高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希望通過這些研究能進一步提高我省制造質量。
參考文獻:
[1]黃群慧.論新時代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J].中國工業經濟,2017(9):7-26.
[2]鐘晴.質量管理和控制在軸承行業的應用[J].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16(07).
[3]Keller K L.Srategic brand management:Building mansuring,and brand equity(3rd)[M].Prentice Hall,Upper Saddle Rivej,NJ,2008.
[4]Feigobaum,A.V《全面質量管理川MI.機械工作出版社,1991,6.
[5]韓建海.產學研合作-打造軸承行業特色[J].理工高教研究,2007(07):88.89.
[6]黃紅兵軸承鍛造企業過程質量分析和管理研討[J]企業技術開發,2017(10).
[7]t3lKafnak,H.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TheirEffects on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Operations anagement,2003,21(4),405-435.
[8]WANG Xue-feng,FANG Qian-qing.Integrated Evaluation of the Regional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 and AHD Method[J].Quahty Control andApplied Statistics,2008(48):217-220.
[9]Vimlan Moonsamy,Shalim Singh.Usingfactor analysis to explore principal componentsfor quality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J].Quality&Quantity,2014(02):605-622.
[10]Porter,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ofnations[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0.
[11]Barkley,David L.Evaluations ofRegional Competitiveness:Making a Case forCase Studies[J].The Review of Regional Studies,2008(02):121-143.
[12]李軍.三大質量獎比較研究及其啟示[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4(02):37-39.
[13]唐曉芬.質量競爭力研究[J].上海質量,2002(10):11-16.
[14]溫德成.產品質量競爭力及其構成要素研究[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5(06):4-8.
[15]國家宏觀質量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課題組編著.質量競爭力研究與應用[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9.
來源:《環球市場》2020年2期
(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